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文锐评 > 正文内容

韩文秀: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

admin12个月前 (01-22)时文锐评177

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,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,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,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为我们研判经济形势、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、指明了方向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,抓好贯彻落实,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
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绩


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,顶住外部压力、克服内部困难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加大宏观调控力度,着力扩大内需、优化结构、提振信心、防范化解风险,我国经济实现回升向好,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。一些机构预测,全年我国经济增长5.2%左右;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.2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可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,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.2%,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。总体上,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速较高、物价较低、就业平稳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,为2024年经济发展蓄积了能量,打下了好的基础。

更为可喜的是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主要体现在: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我国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持续优化,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,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未来产业有序布局。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并呈现很多亮点,比如,汽车、船舶等制造业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,预计2023年汽车产销超3000万辆、出口超过500万辆,出口规模跃居世界第一。尽管全球贸易低迷,但在汽车、船舶和“新三样”等产品出口带动下,我国进出口规模实现与2022年基本持平,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维持在14%以上的水平。科技创新涌现不少里程碑式的成果,比如,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,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;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;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试航。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夯实,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政策先后出台,有力压降了存量风险、稳定了社会预期。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.39万亿斤,再创历史新高。能源资源供应能力提升。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,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,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。

有比较才有鉴别。当前,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、物价高位、债务高企,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乱。我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实践证明,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工作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。


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


当今世界变乱交织,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、深层次加速演进,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。我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,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、社会预期偏弱、风险隐患仍然较多,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。更要看到,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。

一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。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。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低,弥补这些差距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。我国居民储蓄率高,有条件有可能逐步向消费和投资转化。

二是产业体系完整、配套能力强。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位置,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。

三是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。我国物价较低,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,加上2024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转向的可能性增大,加力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空间。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,以及降准降息、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在2024年持续释放,与2024年增量政策形成叠加,将对经济恢复形成有力支撑。

四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。我们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,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、创造性。

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。以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,将为我国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。

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。近年来,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、统筹发展和安全,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,积累了很多经验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“五个必须”的规律性认识: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;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;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;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;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。这“五个必须”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创新,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,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。


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


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是党中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。2024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,保持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,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推动节能减排降碳。实现这些目标任务,要加强宏观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,把握好几个要点:

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。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,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。要把“稳”作为大局和基础,多出有利于稳预期、稳增长、稳就业的政策,谨慎出台收缩性、抑制性举措。以进促稳,就是把“进”作为方向和动力,在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增效益上积极进取,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。先立后破,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,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,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,同时要稳扎稳打,把握好时度效,不能脱离实际、急于求成。要增强前瞻性,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要努力走在市场变化和风险暴露之前,确保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。

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。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、专项债券、预算内投资、中央转移支付,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把钱用到“刀刃”上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。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,严肃财经纪律,严控一般性支出。要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,做到民生有保障、财政可持续。

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。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。这突出了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性和关联性,有利于更好统筹实际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目标要求,更加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。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,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形成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。

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。实践表明,除了经济政策外,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要坚持系统观念,强化政策统筹,在加强财政、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,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,确保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

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
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,要突出重点、抓住关键,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“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”。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,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。根据有关智库预测,2023—2028年,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,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.8万亿元。低空经济产业链具有高度延展性,将创造新的消费场景,带动有效投资。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培育低空经济新动能并已取得良好成效。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,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。

着力扩大国内需求。关键要寻找社会有需求、市场有潜力、人民群众有消费意愿,而供给相对不足的领域。比如,地下管网建设。污水、排水、供电、供热、供气、通信等城市管网陈旧、建设严重滞后,如果开展大规模城市管网建设,将激发巨大投资潜力。比如,当前我国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有2.9亿人,如果将该群体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,既能提高城镇化水平,又能扩大消费需求,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

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经济发展既需要政策发力,这是外因;更要靠改革激发内生动力,这是内因。要不断完善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的体制机制,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全面落实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,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。

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。最近,我们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,体现了我们扩大开放的决心。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贸易数字化应用场景,要用好这种独特优势发展数字贸易。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,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。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持续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让更多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中国、投资中国、深耕中国。

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。房地产、地方债务等风险相互交织,要坚持系统观念,统筹加以化解。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从供求两侧发力,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,避免房企集中爆雷,推动房地产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,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要继续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,继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,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
推动城乡融合、区域协调发展。要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。统筹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,系统部署事关各项战略的重大政策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,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。

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。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。统筹做好就业、社会保障、生育养老等工作,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,在民生保障中激发新的社会需求,增强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,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之间的良性循环。

(作者系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)

来源:《秘书工作》2024年第1期

责任编辑:杨宪东

编辑:李宇清

设计制作:许丹

投稿信箱:bjb@msgz.sina.net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写作助手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tdmh.cn/?id=7

分享给朋友:

“韩文秀: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 的相关文章

一场慢性谋杀?无处躲藏……

一场慢性谋杀?无处躲藏……

北京时间1月9日凌晨,国际学术期刊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,使用最新的检测技术,研究人员在美国三种畅销瓶装水中发现大量微小塑料颗粒:每升瓶装水中发现了11万-37万个塑料颗粒。其中,90%的塑料颗粒小于1微米,被称为纳米塑料。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70微米。5毫米到1微...

2023个人述职述廉工作报告

2023个人述职述廉工作报告

随着2023年的圆满结束,我在反思与总结中深感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中,我在各项工作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。作此报告,旨在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,总结经验教训,为未来的工作定下坚实基础。一、Z治学习与责任意识在2023年,我始终将Z治学习放在首位,深入学习D的最新理...

【实例讲解】你问的2024年在节后收心会上的讲话来了

【实例讲解】你问的2024年在节后收心会上的讲话来了

最近有许多小伙伴说还没上班,领导的任务就来了,要写节后收心谈话,没有思路,节都过得不开心。出一期节后收心讲话供各位小伙伴参考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一、文章开头(开头写法:一是拜个晚年+二是提醒收心+三是给大家鼓劲,表达清楚这三层意思即可。)举例一(拜年)新春伊始,万象更新。今天正月初九,是节后上班的第一...

规矩谈|坚决惩治不作为、慢作为

规矩谈|坚决惩治不作为、慢作为

插画:祝呈平全文字数: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:7.5分钟案例回放“小吴,我前几天来问的事,有消息了吗?”早上一上班,王阿姨就准时出现在窗口。“糟了!咋把王阿姨询问档案的事给忘得一干二净?”小吴突然想起来,心里有点紧张,但是脸上不能表现出来,马上说,“王阿姨,我已经帮您催了,请您再稍等下,我有您的电话...

西方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,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

西方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,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

“【中制导读】耗资数十亿美元的苹果终止造车计划;奔驰宣布放弃全电动车计划,继续加码内燃机;欧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车计划;宝马、丰田称电车仅为过渡,氢能才是未来;福特推迟了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产能扩张计划;通用放弃了原定2024年年中生产40万辆电车的目标,等等。全球“碳中和”战略目标下,西...

黄奇帆:中国房地产,该往何处去?

黄奇帆:中国房地产,该往何处去?

来源:笔记侠作者:黄奇帆这两年,因为经济形势的下滑,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不好过。未来,房地产究竟该何去何从?今天这篇文章,黄奇帆针对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和认知,我们先精选了7条观点:1.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2.如果房地产业崩盘,就会出现大量居民资产和银行坏账,甚至引发金融危机。...